来源:安莱特 阅读:159 时间:2020-08-07 09:50:31
家中、工业生产、建筑设施、轨道交通……电线电缆无处不在。在弱电领域,能量传输正在让一部分电线消失,比如智能手机无线充电。强电领域也在探索无线能量传输的可行性,比如汽车等红绿灯时,就能接收来自地下线圈的电力传输,在行驶中就能实现无线充电。
未来30年,电线电缆会不会消失?什么技术能够实现?强弱电能否实现合二为一?
其实这个问题本质是基于无线电能传输发展前景的。
空间太阳能农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太阳电池在空间站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这一阶段的能量转换效率视太阳电池的类型而不同,一般在20%~40%左右,之后电能转换为微波,辐射到地面被天线接收后再转换为直流电,即经历了光→电→微波→电的转换过程。JAXA的这篇文章尽管雄心勃勃,但仍需克服很多技术、经济上的问题。
远距离的WPT包含了激光WPT和微波WPT,这两类都已经应用到了生活之中,如手机的无线充电就属于IC技术,而MRC技术是美国麻省理工的研究组在2007年提出的,在市场中应用的案例已有电动汽车、手机、无线传感器的无线充电。
这里将这三种技术列在表中用以比较。:
综合以上的无线输电背景,说的强电和弱电的未来。
所谓强电,其实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泛指的是用于动力输运的电能,重点在于其能源供给属性,并没有电压必须高达多少的限制。就目前而言,强电的WPT在科学原理层次上已经没有什么未解难题,而更多需要的是解决工程上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汇总来说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无线电波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对生命体的不良影响。二、无线电波接收和发射天线设备的工程技术优化。三、就是由于额外辐射带来的功率损耗。
而对于弱电,更多的是其具有可通过电子电路使电器实现被控制和功能化的属性。因此弱电的无线输送广义上已经超出了上述WPT的范畴。广播电台、卫星电话、无线网络都属于广义上弱电的无线输运。强电和弱电这二者在能量输送的属性上是完全不同的。
弱电的去电缆化进程从无线电报开始,而强电的去电缆化最根本的问题则是如何减少能量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弱电和强电无线输送的结合,原理上、技术上都不是难题。而问题在于如何发掘应用,场景中能量和信息二者在输送过程中需要明确谁是载体,谁是客体。智能家居未来的场景需求可能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一套无线电力网络既可以起到监测、反馈、控制功能,又可以起到能源输送的功能,即二者互为主体,没有侧重。但这就要求了能源的集中管理和更加复杂的电路设计。
出于对目前科技进步的速度的认知,相信在未来三十年中,工程上的进步会解决这些问题,强电的无线输送、强弱电结合的无线输送会在社会需求中取得很大的进步。未来科技的发展将会更多由工程进步和市场需求而导向,新的科学原理的发现带动的科技进步会更加罕见。电缆行业尤其如此。